9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部署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等二十四条举措。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这份文件为促进就业明确了怎样的方向、路径,有哪些新提法、新表述,来看专家的解读。
《意见》指出,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 闻效仪:《意见》强调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系。包括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区域的协同发展,还有绿色就业、康养就业,能感受到这是在新发展理念带动下的高质量发展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赵忠:在规模上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质量上也要创造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这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之间的一个良性循环。就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以后,更优质的劳动要素进入生产过程,又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抓住人才技能关键点 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对于结构性就业矛盾,《意见》提出,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等解决对策。
专家表示,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就要抓住人才和技能两个关键点。《意见》对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做了深入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赵忠:尤其在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的情形下,人力资本它会折旧的,折旧后的人力资本怎么样能进一步更新,产业会升级,岗位会变化,自己的技能怎么样能适应产业升级和岗位变化,这样的话都需要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的体系。
专家还表示,《意见》中很多具体细节都着力提升人才供给方和需求方的适配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 闻效仪: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是强调企业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主体的积极性。专门谈到鼓励企业要建立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还强调,员工的教育经费可以用于企业来建职业学校。
促进五类重点群体就业 提出针对性办法
《意见》明确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困难人员和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劳动者五类重点群体。专家表示,《意见》对于五类重点群体分别给出了支持办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闻效仪:农村劳动力也有很多新的提法,《意见》里用的词叫双向流通,互融互通。外出人才要返乡,同时也强调城市人才要下乡。《意见》这次没有用“农民工”,用的是“农村劳动力”,包括里面大量返乡人才的概念,从农民工到人才概念,我想这也是反映我们现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个变化。
专家表示,《意见》中对退役军人提出“教培先行、岗位跟进”就业模式,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群体特别强调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对平台劳动规则的知情权、参与权,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等举措,都对提高困难群体就业质量有很强针对性。
责任编辑:刘波
坚持拓宽市场化渠道和稳定公共岗位规模结合,支持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不断扩大岗位供给。
加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拓岗位稳就业.
为毕业生们提供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
稳就业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稳就业,促生产,谋发展。
就业与社会保障,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重中之重[心]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稳就业,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升全体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心]
稳就业需要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温暖]
全力帮扶困难人员就业。[温暖]
加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毕业生可以发挥学习能力强、可塑空间大的优点,在找工作中多尝试、对职场多了解,利用各种机会找到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平台。
紧抓关键期 加力促匹配,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加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
凝心聚力跟党走,砥砺奋进新征程。
支持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不断扩大岗位供给。
人民生活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增强!为祖国点赞[赞同]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