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顾津溶)全市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台阶,达到7404亿元;空气环境综合指数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超过1500万千瓦;每年80%左右财力用于民生支出,城乡居民收入比1.63:1、优于全省和全国……近年来,江苏盐城锚定“强富美高”宏伟蓝图,坚决扛起地域大市、人口大市的责任担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7月16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盐城专场在南京召开。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介绍,盐城是中国海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城,也是一座仍在不断向海生长的活力之城。当前,盐城正坚定竞逐绿色低碳发展的崭新赛道,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将聚焦工业强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聚焦创新驱动,全面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聚焦“双碳”目标,打造绿色低碳转型的典范城市;聚焦最好水平,建设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聚焦民生改善,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盐城新能源资源丰富,待开发的风光资源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而且还拥有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
作为首批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正试点建设(近)零碳产业园。张明康介绍,(近)零碳产业园布局了“绿电+氢能”“绿电+冷能”“绿电+新型电力系统”等多种路径,为全省全国形成尽可能多的建设模式参考。在实践层面重抓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五化”,通过供给端、生产端、应用端、功能端、服务端“五端”协同,真正把低碳理念、低碳材料和低碳方式体现到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各方面。
盐城是全省国土空间规模最大、海岸线最长、湿地保有量最多的设区市,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块“金字招牌”,实施的“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条子泥720高潮位栖息地”成为鸟类保护的“国际地标”。
今年还是黄海湿地成功申遗5周年。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戚太龙表示,下一步,盐城将紧扣美丽江苏建设,精心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盐城画卷”。重点做好加强生态修复,努力提升湿地品质;加强互花米草治理,守护湿地安全底线;加强科学利用,大力发展湿地经济三个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