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如何改变未来职场?

导读

生成式AI的崛起引发了有关技术如何改变职场的广泛担忧。ILO的研究显示,全球13%的工作岗位可能因AI而改变,而其中2.3%的岗位可能被自动化。然而,AI并非单纯的威胁,而是引发职场深刻变革的催化剂。仓库管理员、驾校教练、音乐家等职业可能率先应用AI技术,但行政岗位面临更大的风险。女性相较于男性面临更高的自动化风险,而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将影响AI的部署。如何在技术变革中平衡职场利益,政府、企业和员工应该共同思考,以缓解潜在的冲击。AI的来临,是否会成为劳动力发展的催化剂,还是职场不可逆转的变革?

一览:

ChatGPT问世之后,“机器人取代劳动力”的设想让不少人忧心忡忡。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能够学习吸收输入的内容,并根据用户的提示输出文字、音频和视频,从而对部分岗位构成了威胁。纵观历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都会引发关于劳动力如何受影响的争论和担忧。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主要影响体力劳动者。反观现在,AI已经开始动摇管理层和专业人士的地位。那么,这项技术具体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ILO)的三位经济学家Janine Berg、Pawel Gmyrek、David Bescond共同分析了ILO《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中列出的436种职业,旨在识别全球范围内受AI影响最大的工作类型。研究者们用ChatGPT分析了这些职业的工作职责,并基于其被替代的风险进行打分。有些工作职责受技术影响较大,有些则无需过多担心。被替代的潜在风险越高,就越有可能实现自动化。

在经济学家眼中,AI的主要影响并非工作岗位的大量减少,而是职场的深刻变革。未来,很多岗位上都会出现机器人的身影,但这也将解放人类的双手,方便我们投入到更为复杂的任务中去。平均而言,全球有10%-13%的岗位可以被AI“增强”或改造。仓库管理员、送货司机、分销部门经理、机器操作员和装配工、服务和销售人员、驾校教练、司机、服务员、建筑师、教师和音乐家等有望成为首批应用AI技术的职业。总之,全球4.27亿个工作岗位(占岗位总数的13%)可能因AI而改变。

面对技术革新,工作岗位更有可能被颠覆,而非被完全取代。不过,自动化的风险仍旧切实影响着全球2.3%的工作。其中,行政岗位首当其中。Berg解释道:“呼叫中心员工、秘书、数据录入员所承担的任务往往简单、千篇一律且无需团队配合,很可能会被机器人所接手。”近年来,白领员工的日常工作已经发生了逐步的改变。据ILO专家介绍,白领24%的任务极易被AI取代,58%的任务有被AI取代的可能性,因此,行政工作面临的风险要远超其他类别。这意味着全球有7500万份工作将实现自动化,占全球岗位总数的2.3%。

当然,各行各业,以及不同性别受AI的影响各不相同。比如,女性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是男性的2.5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从事低技能工作的女性占比较高。相反,保安、运输和建筑等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则不太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全球有3.7%的女性面临工作被自动化的风险,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仅为1.4%。富裕国家的差距更大——女性占比为7.8%,而男性则仅为2.9%。不过,在部分低收入国家,女性劳动力数量本来就少,所以低技能的行政岗位主要由男性承担。

ILO经济学家们指出,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影响AI的应用。Berg 表示:“低收入国家不太可能部署AI。毕竟,技术成本高昂,基础设施匮乏,电力供应不足,互联网连接不畅。”事实上,截至2022年,全球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无法使用互联网。此外,低收入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结构较为特殊,不易受自动化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国家,只有0.4%的岗位可能被机器人取代,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为5.5%。在低收入国家,有10.4%的职业会因AI而发生改变,而富裕国家则为13.4%。简而言之,潜在的自动化将主要影响富裕国家——它们受AI的干扰更多,但也更能从中获益。Berg称:“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富国和穷国之间出现生产力鸿沟。”

虽然不同地区的情况略有差异,但该研究还是大致设想了AI融入日常生活后的场景,结论表明,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情况还暂时不会发生。Berg总结道:“有人认为自动化将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流失,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预计,未来的职场将与现状大不相同,但岗位本身仍将存在。”当然,为了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社会在转型过渡期必须广泛考虑多种因素。研究者们解释:“我们的研究并非以缓解冲击为目的,恰恰相反,我们旨在呼吁公众积极应对迫在眉睫的技术变革。”

Berg认为,生成式AI的本质是中立的,既不正面,也不负面,一切都取决于该技术的部署方式。她详细列举了政府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反思权力的平衡问题、倾听受职场调整影响的员工声音、尊重现有标准和权利、适当利用国家社会保障,以及建立相关的培训体系——这些举措都能正确引导AI在职场的部署。”

决策者不仅要关注AI的应用场景,更需要通过深思熟虑出台政策予以支持,以保障社会各方的发言权,为受自动化影响的员工提供安置和技能提升方案,并让那些工作内容即将发生变化的劳动者参与AI的引进过程。Berg警告说:“如果我们坐以待毙,AI的到来将会导致更多人失业,职场环境也将每况愈下。部分公司也许会斩获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社会层面定将付出一定的代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