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招工先人一步,开局快人一拍”,早已成为用工大省的共识。
年味还未散去,“抢人大战”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地采取包车包机、赴省外“抢人”、直播带岗等方式,实现求职者与岗位“点对点”的无缝衔接。
为推动复工复产,用工大省大手笔招聘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大趋势下,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22年减少1075万人,进一步加深了对2023年“招工难”的忧虑。“招工难”问题如何解决?从各个省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来看,谁的压力更大?
招工“先人一步”
为拼经济保用工,许多地方春节提前“出征”,早早地打响跨省招工的“第一枪”。
2月17日,杭州首批赴外省劳务协作招聘团踏上了征程,29家杭州企业的负责人带着3000多个岗位,分别前往湖南和贵州开展招工等活动,为保障企业用工充足,全力奋战经济“开门红”。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上海,“招兵买马”大战启动得相对较早。大年初四下午,载有来自云南的30多名来沪务工人员的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这是春节期间上海迎来的首批“点对点”包机来沪务工劳动者。
从招工时间的明显提前,也能看出南京保用工、拼经济的迫切心态。大年初三,25家南京企业招聘专员和南京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招聘团”,踏上了新春首次外出招聘的旅途。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人社部首次发文鼓励就业公共服务使用直播带岗的方式,提出五项重点任务推广直播招聘。虽然直播招聘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以直播带岗地招聘方式实时交流、一键投递,让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更加高效便捷,当下,各地人社局局长直播带岗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些地方面对企业节后招工难题,还给予求职者相应补贴。浙江湖州对2024年2月10日至2月24日期间,自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湖州规上制造业企业就业的非湖州户籍员工,按市外省内、华东地区、华东以外地区分别给予100元、200元、500元交通补贴。对2024年一季度来湖考察、面试和对接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来湖单程交通费补贴。
面对经济发展的种种不确定性,各地都在超前布局,提前谋划,争相在招人用工,助企稳工稳产,抢抓开门红的关键时刻刻下一个“早”。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十年减少5473万
过去数十年,一代代劳动者耕耘于各行各业,照亮了中国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道路。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去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5473万人。
在人口经济学中,15—59岁人口被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他们是社会生产的主力,代表着一个区域未来发展后劲和潜力。我国将16-59岁作为“劳动年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6481万人,比2022年减少1075万人。
具体到省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风口财经梳理发现,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统计口径为15-59岁),天津、北京、河北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较大,超过10个百分点,辽宁、吉林、上海、山东也超过9个百分点。而西藏、贵州、青海、云南、宁夏、重庆等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幅度较小。
事实上,北京、上海两个超一线城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是人口控制和产业疏解政策的结果。东北地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机会减少,一直处于人口外流的状态,许多劳动年龄人口流向东南沿海。贵州、重庆等地则承接了不少沿海产业转移,在探索跨省合作、飞地经济、上下游产业协作等方面的突破,促使人口回流和就近就业大幅增加。
但是,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大趋势下,即便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东部沿海省份,也难逃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的现实。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比2010年分别下降8.42%、8.05%、5.04%和4.59%。
不过从劳动适龄人口总量看,广东居全国之首,尽管15-59岁人口占广东全省常住人口总量比2010年减少4.59个百分点,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
用工大省争相布局人才强省的“未来式”
招兵买马,大棋要落在人才上,从开年用工大省对人才的关注度上,不难发现用工大省都在争相布局人才强省的“未来式”。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用工大省,抢人抢才更要快人一步,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便聚焦人才。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会上强调,要树牢“大人才观”,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观念,树牢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等。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开年重磅论人才,折射出浙江在推进全局工作时,同步考虑的人才强支撑。就在2月21日,杭州市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专场直播发布45类科研岗位,面向全球高端人才广发“英雄帖”,其中不乏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等杭州高能级的科研平台和知名企业。
如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广东给出四个“要”的解题思路中,排在首位就是要视人才为珍宝。2月18日广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
江苏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强调要着眼于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畅通产才融合渠道,加快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江苏入选国家级人才数量占到全国10%,这是江苏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大趋势下,开年打响的抢人抢才“发令枪”释放的重要信号,考验着各地求才引才的诚意,也考验着留才聚才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