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三种路径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19日电(刘军)2021年,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历史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职成司组织编撰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2013—2020年)》显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通过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结对扶贫等多种精准扶贫方式,为广大贫困地区培养了629万技术技能人才,为千万家庭培养了第一代大学生,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针对贫困地区开展各类培训682万人次,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99万人次,帮扶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发展面貌。

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实质是实现“三农”现代化。而“三农”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从消灭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这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历史逻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如何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贡献出新的力量,成为重大时代命题。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主要路径有三种:一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包括培养来自农村地区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服务乡村建设的各类人才等。通过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二是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服务“三农”发展。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优势,改善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乡村面貌,提高生产力,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自主发展,激发其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三是东西协作的方式。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结对帮扶的形式,使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形成“一对一”帮扶的格局,先富带动后富,提高帮扶针对性和精准性,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