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魏鑫 陈炫之)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获悉,该院信息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中国未来产业竞争潜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针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与粤港澳大湾区四大经济圈的未来产业竞争潜力开展了量化评估。根据《报告》,北京、广东、上海、江苏被列为未来产业引领区。
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张军介绍,《报告》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关键领域,构建了“基础支撑力-政府引导力-未来成长力”未来产业竞争潜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模型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来产业竞争潜力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和对比。
从研究结果来看,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处于未来产业引领区,浙江、四川、湖北、山东、安徽和陕西六省属于未来产业先行区。《报告》还根据各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特色及构成要素,提炼出要素集聚型、政府引导型、均衡发展型和潜力提升型四种典型发展模式。
张军表示,未来产业是以满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新需求为目标,加快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从全国看,发展未来产业是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竞争新优势、下好发展先手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徐向民认为,广东拥有产业生态完善、经济社会场景和知识要素聚集等突出优势,理应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重镇。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组织创新资源,在各关键领域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密切关注与深度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