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兔年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各地火力全开,密集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劳动力市场呈现加速回暖“两头旺”的态势:企业加速复工满产、用工需求涨;劳动者外出返岗早、求职应聘忙。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就业工作如何做实做好,是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本期热点透视聚焦用工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实地探访多家用工企业,力求洞察节后用工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
铆足干劲 回广东返工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李源清
岭南春早,人勤春更早。春节假期后,来自贵州毕节的兰艳带着大包小包的家乡“年味儿”,和600名贵州老乡一起踏上了D2811次列车,开心地回广东返工啦! “我在广东打工4年了,现在在东莞一家电子厂。以前没有免费专列,坐汽车都要一天一夜。”她笑着说,这次是她第二次坐上免费入粤返岗专列,感觉很“暖”,“非常感谢政府的关心。” 市场逐渐回暖,烟火气息重启,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广东,承载着兰艳们的美好憧憬与希望,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耽误。
各地企业招工“忙”
每年正月十五过后是传统招工旺季,今年广东全年恢复举办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询问声、解答声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再度出现。 “很多农村出来打工的,还是愿意面对面地谈,不明白的也能当面问。”李先生是一家小型服装厂的职员,今年开春订单增加了很多,厂里上万件货等着交货,工人却只有几个,忙活了两天,50人的招聘任务还差一大半,他有些着急了。 在嘈杂的现场,连续不断的问询和解答,让他的嗓子变得嘶哑。“现在人难招啊,尤其好的技术工人更难,像车位工、烫工都是紧缺得不得了的岗位。”说话间,前来询问的求职者依然接连不断,他拿起水杯灌了一大口,转身继续忙碌。 感受到招聘员工竞争压力的不止李先生。“主要是急招。”一家制造行业的招聘人员坦言,开年以来订单和业务量暴增,虽然初九已全面复工,但仍有多个工位人员空缺,人手还远远不够。“年后招聘以补员为主,今天打算再招30人,询问的人很多,但急招的企业也多,选择多了,求职者就会对比,考虑很久。” “抢人大战”在广东各地招聘会上接连上演:在广州,参会企业中的国企、名企齐上阵,包含制造业、互联网等众多行业,既有市场总监、大区销售总监等中高端职位,也有大中院校教师、主持人等专业技能岗;在潮州,各企业纷纷亮出靓岗位、好待遇,“招聘销售经理年薪20万元”“招聘软件工程师月薪8000元起”……精心设置招聘展台和岗位信息展板,让求职者更便捷地了解到最新用工信息和优惠政策。
入粤务工返岗“热”
随着用工需求的回暖,广东人社部门在稳岗返岗、“跨省招人”上也下足功夫,为企业“带”回最需要的人。 “现在厂里订单多了,我就想赶紧回来开工赚钱,给儿子多挣点奶粉钱。”来自广西桂林的段师傅今年29岁,在一家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作。春节前他升级成为一名幸福奶爸,听说厂里急缺人手,就坐第一趟务工高铁专列赶了回来。 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十里贡的韦文坤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目前在广州花都某企业担任领班。“在广东工作15年,新房子修了两层,也买了小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韦文坤说,近年来,他参加政府和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收入也增加了。“今年最大的心愿是提升技能,从领班岗位再升一级,多挣点钱,供3个孩子读书。” 一批批入粤返岗务工人员乘坐着专列、专车、专机南下“圆梦”,与企业“双向奔赴”。 以东莞为例,元宵节过后,这片奋斗热土早已热火朝天,企业抢机遇、赶订单,赢取新年“开门红”。东莞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全市企业开工率为97.65%,较2022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全市企业返乡人员返岗率为97.78%,较2022年同期上升0.11个百分点,全市返岗人数达到331.58万人。
需求人才质量“高”
韦文坤的新年愿望并非“偶然”,与往年相比,除普工外,今年企业招聘岗位对学历的要求集中在本科、大专,对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也有所提升。 “我们80个招聘岗位大多为工程师、营销经理、储备干部等高层次人才,薪资待遇水平较高。”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希望招揽更多优质人才服务公司发展大局。 春节前,格兰仕全面启动2023年新春招聘工作,从广东到广西、贵州等地跨省份对接用工,面向社会推出数10种技工岗位,首批招聘5000多名技工人才,同时着力建设系统化技工培养体系,通过“全员技工化”战略,推动员工朝着“普工、关键岗位、产业技工、工程师”的路径发展。 “人社部门出台了优惠政策并提供财政补贴,帮助企业稳定员工、扩大招聘,生产线一开工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介绍,格兰仕已从传统的“接单、研发、生产、交货”模式转型为“供应、生产、销售、用户一体化”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全系统数据闭环。
就业大军更加“新”
在广东多个招聘会现场,普工和技工依然是各大企业招工的“香饽饽”,带货主播、抖音视频编导等新兴职业也成为招聘会上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今年招聘会最大的感受是90后、00后成为求职者主流。”在佛山三水区新春人力资源公益招聘会上,浪鲸智能卫浴有限公司HR冯先生说,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带货的兴起,公司也开拓了相应业务,急需直播主播、抖音账号运营等新岗位。“这类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大,他们的冲劲和创意也更符合我们的需求,收获了不少简历。” 比起以往的求职者,不少大学生除了兴趣以外,更加关注就业体验。00后小敏今年刚大学毕业,个头不高的她不停地挤进人头攒动的各个展位,在了解过互联网等多个企业的招聘需求后,期待直接去企业看看,“我应聘的是软件开发岗位,职场新人当然更看重在工作过程中能收获到的经历与体验。” 谈及未来,小敏和很多求职者一样,对2023年在广东就业充满了信心,“广东机会只会越来越多,相信在这里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前途。”
浙江:
保用工稳就业 全力拼经济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杨益波
浙江是外向型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大省,也是用工大省,外省劳动力规模达2200余万人。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和企业相继出海抢订单归来,浙江各地企业订单逐步回暖,但时值春节传统节日,用工方面还是出现缺口。 用工需求旺,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浙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迹象。从跨省招聘、包机包车接人返岗,到密集招聘、出台资金补贴政策等,免年春节刚过,浙江各地就紧锣密鼓地开展各类形式的招聘活动,想方设法保用工稳就业,“抢抓开局”,全力拼经济。
招工从“等人上门”到“出去抢人”
“春节返乡过年的员工挺多的,但订单不能等,生产线不能停。”宁波腾陵科技有限公司叶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因为订单增加,为确保正常生产,年前他们就开始着手招聘一批新员工。“公司大年初五就开工了,我们制订福利政策,鼓励外地员工就地过年,实在要回去的也提前安排,确保他们及时返岗,现在员工陆陆续续差不多已基本到位。” “正月初七,我们的第一批赴外劳务协作招工队伍便已带着20余家区内优质企业,率先出发前往贵州,开展现场招聘会、实地走访、入户推介等工作。”宁波海曙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几乎同时,首批贵州黔西南州劳务协作人员在两地通力合作下抵达宁波海曙,顺利进入当地制造企业就业。“我们与区内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早在春节前,就开始部署新一年的留工、招工甚至抢工计划,从过去的‘等人上门’转变为‘出去抢人’。” 以往年惯例,企业用工不足一般发生在春节后。但在浙江,今年的“抢人大战”早在春节前就已经拉开。2022年12月中旬,浙江省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企业稳工稳产并开展对留浙过年省外员工温暖关爱行动的通知》,提出开展送温暖送关爱活动、加强生产要素调度引导、开展劳动力余缺调剂等稳工稳产18条措施,“以务实行动稳产、以真金白银留工”,打出了一套“留工、接返、招工”的组合拳。 大数据监测显示,2023年春节省外劳动力留浙率约为40%,比疫前高出20个百分点。
“点对点”输送接人返岗,
多举措保用工
1月29日上午,接员工返岗的大巴车从全国各地陆续抵达位于宁波北仑的申洲集团厂区,现场还拉起了“欢迎返岗宁波”的横幅。据了解,从1月27日开始,申洲集团派出193辆大巴车,在全国15个省份设立了331个返岗接送点,跨越大半个中国接员工返岗。 贴心服务,真心留人,是让外地务工人员选择返浙、来浙的最大吸引力。“我在绍兴工作九年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家乡。现在回‘家’了!”在绍兴一家药业公司工作的杨先生刚刚下车,便看见了站台上欢迎牌写着“绍兴欢迎您”五个大字,“一如既往的温暖”。1月31日下午,杨先生乘坐的载着161名云南省会泽籍务工人员的Z288次列车抵达绍兴站,这是春节假期结束后绍兴赴外跨省招工以来首趟抵绍的“就业专列”。 一边主动“点对点”输送,密集开展赴外劳务协作;另一边“敞开门”,紧锣密鼓地举办各类求职招聘活动,丰富拓展招聘渠道手段,加大远程招聘、直播带岗、校企对接、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共享用工对接等方式的推广力度,举办不打烊的“云聘会”,浙江各地千方百计为招工引才广搭平台、畅通路径。 根据计划,近期浙江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320场“跨省招工”活动,助力更多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到浙江就业。
企业信心提升,
中高端人才需求上涨
“开局即决战,起跑就冲刺。”1月2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浙江召开“新春第一会”,动员全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提效率,扎实做好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心一意地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浙江篇章。紧接着,又出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在全力拼经济政策信号释放的背景下,浙江经济运行持续攀升,企业信心明显提升,为实现开门稳、开门好、开门红、开门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节后开工首日,浙江一猎头公司项目经理王娇就收到了多家企业的“猎人”需求,“今年开局不错,企业家们明显对经济、对市场更有信心了。” 发展有信心,企业用工招聘需求尤其是中高端人才需求就跟着上涨。“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工程师人才,为此开出了最高可达百万元的年薪,希望第一时间吸引高精尖人才!”2月5日下午,在“春风行动”铁路宁波站南广场招聘会上,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举推出“百万年薪”岗位,成为全场的焦点,吸引了不少有志之士前往洽谈,这令企业招聘主管于琳琳直言“收获满满”。
四川:
劳动力市场供需“两头旺”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 韩清华 张丽 王春艳
冲压、拉伸、检测、打包……2月10日一大早,走进位于宜宾的四川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利”)的生产车间,就能看到工人们在一道道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四川省是我国农民工输出大省。兔年春节刚过,四川各地企业加速复工满产、用工需求上涨,劳动者外出返岗早、求职应聘忙,各地也紧锣密鼓地开展各类形式的招聘活动,劳动力市场供需“两头旺”。
用工需求恢复旺盛态势
“我通过应聘进公司,初六正式上班,干了半个月,觉得还可以。”今年刚进科达利的雷从科一边在打包区包装产品,一边告诉记者。 科达利行政部的韩丽这几天除了常规的行政工作,还要负责和新招聘员工谈心。一年前,她也是通过当地组织的招聘会进入科达利,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以前在沿海工作,2022年回家时看到招聘信息,一了解,待遇差不多。每个月工资6000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上班也近,开车只需要10多分钟。如果除去租房费用,在这里实际到手的收入还更高,关键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今年以来,四川宜宾通过强服务、提技能,内外兼修助力就业创业,劳动力市场呈现“用工旺”。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甘华锋表示,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就业选择和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生活品质、职业发展等因素。 成都市春节后人力资源市场也呈现出“供需两旺”景象,尤其在春节期间,记者走在成都街头,发现相较过去3年,成都市区人流量、车流量明显增加,商圈客流量大幅增多,热点景区持续火爆,实体零售、餐饮住宿、文旅出行等行业复苏明显,这都为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1月份,成都全市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发布就业岗位8.36万个,同比增长超5倍,节后第一天,复工企业返岗率接近80%,各企业反映,今年招工难度低于去年。春节前成都籍农民工返乡17.74万人,近年来,成都市农民工正月十五后返岗率均在85%以上。 四川省就业局农劳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四川省市场用工需求恢复旺盛态势。2022年4季度,全省发布岗位63.44万个,环比增加10.94万个,增幅为20.85%,农业、服务业用工需求明显上涨。截至2023年1月22日,四川全省返乡农民工总计1953.99万人,返乡率74.3%。随着经济活力动力的有力释放,2023年四川省劳动力市场总体将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多措并举保障劳动者返岗
“为保障劳动市场有序发展,四川省各级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农民工就业招聘、走访慰问、证照办理、根治欠薪、旅途服务五件实事专项行动和‘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四川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四川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专项行动纳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有三大特点:劳务协作惠民生、抓早动快忙复工、多维联动送岗位。 四川省人社厅今年举行“四川省2023年春风行动,预计将覆盖四川省2600万农村劳动力、3万余家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劳动者提供200多万个就业岗位。 攀枝花市采取免费发放省内省际班车车票的方式,为外地来攀务工人员返乡和本地外出务工人员返岗提供运输服务,方便务工人员出行。遂宁市设置东西部劳务协作、成渝双圈企业、市内重点企业、直播带岗等6个专区,吸引大家线上线下参与。资阳市通过公交车LED屏、2000余个楼宇电梯投放招聘活动宣传广告,营造就业创业氛围。 截至2月10日,四川省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499场,发布岗位134.8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2.14万人;组织技能培训1.08万人、创业培训0.18万人。 下一步,四川省将强化输出供需对接,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和省内对口帮扶机制,深化与广东、浙江等省劳务协作,搭建劳务对接平台,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强化大龄劳动力关心关爱,建立完善零工市场,不以年龄“一刀切”,为身体条件状况良好、继续工作意愿强烈的农民工提供持续就业的机会和空间;强化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优化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加大项目扶持;强化服务保障,做好“点对点”直达运输服务,确保农民工安全返岗。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