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6日晚的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经历93分钟的鏖战,最终在逆境中扭转局势,3比2力克韩国队,时隔16年再次夺得亚洲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足历史上第九次夺得亚洲杯冠军。
本次出征的唐佳丽、赵丽娜、杨莉娜、张馨4位巾帼英雄都来自普陀,普陀也一直被称为中国的“女足摇篮”。实力造就非一朝一夕,精神培养更需长年累月。女足姑娘们的成就背后,得益于普陀区体育局与教育局共同打造的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
荣誉墙
从“营”到“赢”,
完善“一条龙”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来,普陀教育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模式下的学校体育项目,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自1993年以来,打造了以金沙江路小学、新普陀小学、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为基础、梅陇中学女足为龙身、曹杨二中为龙头的一条龙训练模式,并成为本市“体教结合”工作中的突出典型。
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下,普陀女足成绩斐然,除了最广为人知的赵丽娜、张颖和季婷,普陀女足已累计为国家队输送运动员53人次,输送至一线及俱乐部49人,输送至二线运动队176人。除了专业队员外,培养的队员们输送大学60多人,其中不乏多所985名校。
梅陇中学
增课提质,
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工作。
按照市政府对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普陀区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稳妥推进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
普陀区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30所,足球课程已下沉到幼儿园,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9所,另有9所已申报,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2所。建设有区级校园足球精英队12支,营员340人,营地校10所,常年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40多所。区内足球特色校都能做到每周至少有一节足球课,高中与小学率先实现“一课一队”全覆盖。
培育品牌,
提升青少年体育赛事整体水平。
普陀区围绕青少年竞赛活动体系优化,加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青少年体育赛事上的衔接与协同,提升普陀区青少年体育系列赛办赛水准和品牌建立,现已形成“四横四纵”的立体化校园足球赛事体系,成为了足球精英训练营选拔好苗子的坚实后盾。
2021年4-6月普陀区青少年体育系列赛暨“满天星”精英赛共进行了422场比赛,参与运动员1236名。2021年11月举办了普陀第二届幼儿足球嘉年华活动,共有18家幼儿园参赛,极大带动了幼儿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资料图片
拓宽渠道,
加强基层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普陀区“763”人才攀升计划、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力量,积极推荐校园足球学校教师和教练员参加全国、市级足球骨干教师培训。2021年,普陀区足球学校教师和教练员8位参加了各级培训,举办了第二期青少年满天星校园足球培训班,40名教师参加,成效显著。
加强宣传,
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参与运动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育知识素养。普陀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加强宣传,凝聚共识,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力度,激发了青少年投身足球运动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育苗”
就没有今天的“铿锵玫瑰”
体教融合、拓宽渠道、从“营”到“赢”
就是普陀体育人才培养的DNA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