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

本文转自:中工网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我们这一年

制图:陈子蕴

●政策

保障政策出台了

2021年7月,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个系统规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文件。

2021年7月,交通部、国家邮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聚焦保障合理的劳动报酬、完善社会保障增强社会认同、压实快递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与服务四项工作。

2021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防范资本在交通新业态领域无序扩张,严查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行业规范了

为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

补助提高了

2021年9月30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造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明确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

限制取消了

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4月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标准上调了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山东、湖北、内蒙古、宁夏、陕西、辽宁、新疆、山西、黑龙江、江西、西藏、海南、甘肃、安徽2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山东、湖北8地的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

●人物

研究海德格尔获关注

2021年11月,农民工陈直在艰苦工作之余研究和翻译西方哲学《海德格尔导论》一事被媒体报道,引发公众关注。陈直说:如果我的故事能够改变人们对“农民工”身份的一些看法,我很期待。意外被关注后,一些出版社编辑主动联系陈直,希望尝试出版他的翻译作品。与此同时,他已经开始另一本哲学著作的翻译工作,并希望将来能接受大学教育。

放牛娃变身北大博士

一篇来自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1580-1722) 》的后记,以个人小传的形式袒露了其从一个放牛娃到考入北大22年的艰难求学路。娓娓道来的笔触之下,写尽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击中”了很多人。如今,肖清和已是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该校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手艺人大放光彩

木匠花3年纯手工打造20多辆木质车、小伙用木头打造嫦娥五号模型、装修工安装出3D效果地砖……互联网大潮下,短视频平台把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拉回到大众视线中。竹编、刺绣、木刻、剪纸等手工艺人通过短视频获粉无数。在收获关注、提高收入的同时,手艺人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因此以传播促传承尤为重要。

建筑工登报后再获赞

《工人日报》2021年8月27日刊发《他们的故事,就在自己的镜头里》一文,讲述了建筑工人何川将自己在工地上搬砖等工作内容拍成视频发布到网上的故事,而何川在自己的故事见报后,又在其视频账号上发布《我上工人日报了!相比明星我们工人也能闪光!》的视频,在全网收获了100多万次观看。

留虾女孩感动全网

张笑笑爸爸在外打工,妈妈身体不好,做了手术。张笑笑不舍得吃学校里的水果和牛奶,留给妈妈。在视频镜头中,张笑笑吃光了餐盘里的饭,唯独剩下四只虾,当被问为什么时,她害羞地用当地方言说出四个字“留给俺妈”。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留虾女孩”。

●话题

称呼到底改不改?

2021年9月,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的建议,深圳市人社局答复称,“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标中央主要媒体报道,我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这一事件迅速受到了社会关注,引起各方热议:“给‘农民工’改名,不如保障权益”“让‘农民工’挺直腰杆,不能只靠改变表述”“待遇跟上了,叫不叫‘农民工’又何妨?”

大部分议论认为:关键的问题,并不是农民工这个称呼好不好听,而是农民工的权益有没有得到保障。称谓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要消解这一差别,不在于改变一个名称。根本之道,在于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待遇,消弭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差异,从而“倒逼”部分偏见者改变既有的观念和态度。

“最缺工”排行引热议

为了更好服务于用人单位招聘用工和劳动者应聘求职,同时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较为紧张的招聘、求职需求职业岗位信息,于每个季度形成“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并向社会公布。

每个季度公布的“最缺工”职业排行,不仅能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找工作、用人提供指导,力促劳动力资源的供需平衡,还能成为观察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晴雨表”。

●事件

交通事故接连发生

2021年9月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发生一起重型半挂牵引车与拉载务工农民拖拉机追尾相撞的重大事故,造成15人死亡、1人受伤。2021年9月5日,安徽省安庆市发生一起拉载茶山务工人员的皮卡车翻车坠入山沟的重大事故,造成12人死亡、2人受伤。

据调查,这两起事故暴露出货车超速、超载、非法载人,拖拉机无证驾驶、非法载人等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群众出行安全保障,通过在农村秋收农忙、返乡返岗、赶集探亲等重点时段加密农村客运班线频次、开展预约服务等方式,着力保障农村地区重点时段群众出行需求。积极引导农村群众拒绝乘坐非法营运车辆、货车、农用车等交通工具出行。

(撰文:甘皙)

责任编辑:肖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