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健康科普人才“孵化基地”,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考核

时隔5年,当戴恒玮再次走入“医苑新星·医师学院”,已不是以学员的身份出席,而是走上讲台成为训练营的授课老师。当年的健康科普“练习生”如今已成长为健康科普“达人”,与新一批学员们分享科普心得和经验。

近日,第四期“医苑新星·医师学院”健康科普讲师全系列培训班暨医务青年科普能力提升训练营圆满收官,44位来自上海全市卫生健康行业的青年医师作为新生力量,即将投身健康科普第一线。

近年来,上海全方位打造健康科普人才“孵化基地”,厚植人才培育的土壤,努力构筑健康科普人才“蓄水池”,培养了一批有情怀、高素质的健康科普“生力军”,持续推动健康科普迈向更高品质。

“刚开始做科普的时候,单纯依靠自己摸索。”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健康传播部的科普“达人”戴恒玮回想起步阶段的经历,“凭着自己的兴趣,取得一些成绩,但想要再提升时,就遇到瓶颈。”

在科普比赛获得不俗成绩之后,戴恒玮通过选拔进入“医苑新星·医师学院”第一期培训班,成为首批学员。

“加入‘医师学院’后,周围都是对健康科普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我们互相交流、分享、学习,不知疲倦。”戴恒玮说,从此他告别“单打独斗”的经历,找到了“大家庭”的归属感。

“医师学院”的丰富课程,为学员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让他在科普制作中遇到的困惑迎刃而解,健康科普能力也日渐提升。

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健康科普领域的重要品牌,“医苑新星”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团委一手打造。自2016年起,“医苑新星”已连续举办四期“医师学院”讲师全系列培养班,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中选拔优秀的健康科普知识传播者,提供多层次、跨学科综合培养模式。

“医师学院”聚焦于青年学员最关心、最实用的健康话题,从最初配有精品讲师团队的“课程驱动”机制,发展形成了如今集培训、实践、展示为一体的全方位科普能力提升体系。

这些通过健康科普专业训练的学员不仅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在国家级、市级等科普大赛的赛场上斩获多项奖项。

“2014年参加首届‘青科赛’并获得冠军,对于在科普路上起步不久的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这一年,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的戴恒玮被推荐参加全国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再次摘得冠军,就此开启他的科普“开挂”之旅。

去年,他代表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参加全国“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创新大赛”,与控烟部门合作的作品《牛仔之殇》取得表演类第一名并获得“优秀科普作品”称号。

这被戴恒玮视为在科普专业化道路上“敲门砖”的“青科赛”,是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上海市医学会主办的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至今已持续开展8年。

作为全国范围内开展时间最早、唯一保持连续性的医学科普专业赛事,“青科赛”成为上海青年医师展示科普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舞台上,青年医师的科普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通过脱口秀、小品、舞台剧等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他们不断向全社会传递健康科普正能量。

如今,科普大赛也成为了健康科普人才成长的“助推器”,用多个渠道激发青年人才的活力。

今年6月,堪称近年来上海规模最大的医生科普大赛“精诚奖——2021首届医生科普大赛”落下帷幕,这项历时三个月、近2000位执业医师参与、百万人次积极评选的科普大赛,为上海健康科普奏响“最强音”,掀起更多医生积极投身健康科普的浪潮。

两年前,上海出台全国第一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其“第一行动”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为积极推进上海健康科普工作,深化健康上海行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已正式出台,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健康促进主阵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做好“健康科普主力军”,也为健康科普人才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上海市将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搭建平台,持续打造更多青年科普人才的“孵化器”和提升青年医学人才科普能力的“助推器”,大力培养和建立一支年轻而专业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让健康科普知识、技能和理念惠及2400万市民,不断加强广大市民的健康获得感,助力提升健康城市软实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