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人才振兴的吴泾新篇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了更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班长强带动组织强、推动农村强,6月22日下午,闵行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研修营启动暨第一期“人才振兴”主题活动在吴泾镇和平大院举行。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观宝出席活动并致辞,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作主旨发言。

乡村要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强力保障,离不开党员、干部、人才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吴泾镇坚持多措并举,探索出了一条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吴泾现有8个行政村,其中5个实体村(农业人口1416人,耕地面积3100亩)。根据上海市2035城市总体规划,闵行被定位为上海市主城区。吴泾的乡村是坐落于特大城市主城区中的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地处上海市南部科创中心主战场,坐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双一流大学,毗邻全国排名第11位的紫竹国家级高新区,距浦江第一湾不远,离轨道交通最近。基于这样的特点,吴泾在乡村振兴中始终突出“以城带乡”,通过加快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带动、辐射乡村的高品质发展,以城市发展赋能乡村建设,以乡村振兴助推城市发展。伴随着近几年吴泾的转型蝶变,吴泾的农村迅速补上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短板,乡村振兴取得了初步成效:和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和平村、新建村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星火村、共和村获评上海市文明村。而乡村振兴发展也很好地反哺和推动城市的发展,目前,在“浦江第一湾”畔,春天樱桃园的樱花、夏天放鹤谷的玫瑰、秋天星乐园的银杏、冬天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飞鸟,都成了令人神往的好风景,成为吴泾的靓丽新名片。“党建红、科技蓝、时尚金”和“生态绿”共同组成了科技时尚特色城镇鲜明的“底色”。

按照李强书记“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的要求,吴泾在推动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突出政治引领,以组织保障激活人才振兴

组织兴,则农村兴;组织强,则农村强。吴泾把农村党的建设摆在首位,让党的旗帜成为“方向引领”。抓支部标准化建设,让基层组织成为“战斗堡垒”。抓阵地建设,让红色阵地成为动力源泉:连点成线、织线成面,形成“红色服务地图”,使“红色庭院”“红色小屋”“红色星路”等农村党群阵地全面提质升级,让“红色阵地”成为党味浓、人气旺、服务全、党员群众都想来的“加油站”。作为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这些红色阵地除了提供村民们学习交流的场地,近两年接待国内考察团、市委党校培训班42批1344人次的现场教学,并协助中联部先后接待8批201人次国际代表团的考察学习。

二、注重智力聚焦,以干部选育夯实人才振兴

始终抓住“人才兴村”这个关键,注重在“人”上聚焦,配强“一把手”、带动“一班人”、拧成“一股绳”,以创新活力催生振兴动力。配强两委班子,提升组织力。在2021年“两委”换届中,坚持早谋划早部署,自去年10月起,提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人员平均年龄39.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6%,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达到了素质提升、结构优化的预期目标,打下“一换稳五年、一换兴五年”的基础。做实履职培训,增强服务力。分层分批次为47名村“两委”班子人员、75名村民小组长及其他村干部开展专项培训,重点抓牢党史教育和履职能力的“必修课”,抓好“泾彩书记”和“一专多能”的“选修课”,抓活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的“奋进课”,抓实社会治理和急难险重的“实践课”,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创新突破能力,锻造乡村振兴的“实干家”。推动比学赶超,提振战斗力。落实比学赶超要求,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村干部强实干、勇争先,围绕乡村经济建设、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垃圾分类等中心任务“亮声”“亮剑”“亮分”,营造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发展氛围。

三、借力区域联动,以英才智库助推人才振兴

吴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立足区位优势、统筹区域资源,聘请大学校长、园区老总、企业翘楚等知名人士担任5个实体村的“名誉村主任”,将区域资源融入新农村建设,通过“聘任一人、引领一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助推剂”。一是以“引才”促“育才”,开拓农村发展新视野。把“引才汇智”升华为“育才成事”。和平村“名誉村主任”、华东师大副校长孙真荣定期带领校友基金会成员、相关学院教授到村开展交流互动,以高水准的教研理念带动村干部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升级乡村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乡村振兴方向路径。二是变“牵手”为“推手”,找准农村发展新定位。随着地铁15号线的通车、23号线的规划实施,轨交沿线农村与城市进一步融合,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星火村“名誉村主任”、至纯科技董事长蒋渊提出打造“南科创后花园”计划,依托兰香湖风貌优势,将星火村打造为感受田园乐趣和自然风光的“后花园”与“疗愈地”;共和村“名誉村主任”、燎申集团董事长林先燎设立农村专项发展基金,带领设计团队进行专题调研规划,帮助把握轨交建设契机,重塑时尚新形象。三是用“名誉”创“名片”,挖掘农村发展新增长极。塘湾村“名誉村主任”、闵行房地集团董事长华允弟,主动为塘湾老街时尚创新创业项目出谋划策,以产业引入、业态升级和环境更新为切入点,助推百年老街华丽转型;新建村“名誉村主任”、十方园林副总经理杨伟明试验建起两大“银行”——庭院银行(庭院经济)、土壤银行(四废处置中心),成为区科委“科普基地”,接待科普活动参与者近9000人次,提升了影响力和辐射力。

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吴泾乡村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以吴泾为荣”“以家乡为荣”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共鸣。现在,“到我的村子里来看看”成了“名誉村主任”的口头禅,“某校长(某总)是我们的村主任”也变成了村民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言。

今年初,李强书记在关于“浦江第一湾”的调研报告上批示:“‘浦江第一湾’及周边地区地貌形态独特、岸线资源丰富,应整体谋划、高起点规划,有序开发,逐步挖掘其重要的区块价值。”6月1日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时隔半个月第二次来到吴泾,带着近二十名专家教授在吴泾召开浦江第一湾调研座谈会,杨振斌书记豪迈预言:“20年后的上海不再是看陆家嘴,而是要看第一湾”,“浦江第一湾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和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今天的吴泾正在吸引各方的高度关注,正在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快速发展机遇,也为吴泾的乡村振兴注入最强大的发展动力。吴泾将进一步走好城市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前行道路,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中,始终以“吴”与伦比,“泾”彩纷呈的昂扬姿态,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浦江第一湾”!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