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观察 从报考遇冷到毕业被抢 “本科保姆”或成“香饽饽”

国务院办公厅印《意见》

“本科保姆”来了!近日,随着上海开放大学公布将于2021年春季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本科保姆”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指出要采取综合支持措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包括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同时建议,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或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2021年春季启动首次招生,让上海开放大学成为上海首个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家政学本科教什么?大家对“本科保姆”有哪些误解?家政行业的未来前景如何?

家政学本科:跨学科的生活科学

作为上海唯一的家政学本科专业,此次上海开放大学家政学本科学制为3年开设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拓展课包含了家政学、家庭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家庭健康管理等近30门课程。

“就其历史渊源而言,家政学并不是一门新兴学科。”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芦琦告诉记者,我国的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学院等院校,就曾开设家政学课程。

记者发现,在已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课程中,家政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而且要学习家政专业教育课程,如家政学概论、教育学原理、国学基础等,还包括家政实务,涉猎范围非常广。

“家政学是跨学科的生活科学,除了课程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之外,师资队伍也很庞大。”芦琦介绍,与此类课程相适应的是一批专业精干的教师队伍——教育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骨干教师成为这门学科的中坚力量,还有一些高校教授也作为社会名师加入其中。

与其他高校有所不同,此次上海开放大学开设的家政学本科,主要招收一些在职在岗人员,特别是接受过开放大学专科教育的人员。“他们有进一步提升自我的需要,包括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在内的知识体系有待完善,这也是家政服务行业提升品质的需要。”

芦琦表示,以家庭美学课程为例,在专科教育阶段时并不会开设,但随着雇主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增加,这些关乎家庭生活美满和谐的课程也逐步被纳入教学体系。“这也是一门学问,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

市场变化:从“报考遇冷”到“毕业被抢”

早年间,家政专业在高校招生中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2003年,吉林农业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开先河,设立本科家政学专业,首届有37名学生,但基本都是“服从专业调剂”而来。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开办家政专业,3年来无人报考。2018年,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专业志愿填报率为31%。

可喜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家政学作为一门服务于美满家庭生活的学问也逐渐受到重视,家政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报考遇冷”到“毕业被抢” 的阶段。

在2019年吉林农业大学校园招聘会上,家政系毕业生颇为抢手。“不同于普通家政人员,大学生经过社会学、心理学及各种家庭服务技能培训,综合能力强,更符合我们选拔高级家政人才的要求,” 据某家政服务机构董事长介绍,该公司已连续几年到吉林农大招兵买马,今年计划招聘20人左右。

一位天津师范大学家政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目前在职业学院从事家政教学工作。“我们这届毕业生,有一大部分进入了教育行业,也有一些从事家政职业经理人或自主创业的学生,薪资水平都还不错,大家也对自己的工作也比较满意。”他表示,学校不仅仅给予了他们家政学的知识储备,也帮助他们更快步入职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家政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如今家政服务涉及的细分产业已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睡眠指导师、收纳师、营养师等一批新职业也应运而生。目前,上海家政从业人员约50万,预计未来五年,高层次家政专业人才的缺口将达20万。

“供需”失衡:月薪过万却人才难求

近年来,家政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一直占据各大就业排行榜的前列,而网上家政服务人才“月薪过万却人才难求”的报道却是屡见不鲜。

其实社会对家政行业的误解,以及对“人才”和“学历”的刻板印象,是阻碍很多人从事这一领域的重要原因。不少人觉得家政就是当保姆,低人一等,而高学历人才从事该行业,也被认为是一种人才浪费。

据媒体报道,杭州某家政公司平台上,一名32岁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双语硕士,放弃年薪30万元的工作转行做保姆,引起网友热议。当时,她做的这个决定自己母亲曾极力反对,老一辈人对保姆、家政这些词的印象,都还停留在“伺候人”、“佣人”的阶段。

将“家政专业”等同于“保姆”或“高级保姆”,本身就是因为标签而导致的认知错位。事实上,家政服务并不仅仅是那些“力气活”,也包括“脑力活”;家政服务市场,不仅包括传统的保洁、搬家、保姆等劳务型服务,也包括育婴、家教、收纳等知识技能型服务。

“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并非只是一线的家政人员,从事家政产业、高端家政的服务培训、职业经理人等方向,可能更加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系主任孙冬梅表示,不同的院校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其自身的特色,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边是家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一边是专业人才的匮乏,才导致供需匹配不均衡的现象。

上海家庭服务业协会副秘书长季臻表示,目前市场上缺乏的是专业人才,尤其是家政管理老师和培训老师,这需要其掌握专业系统的知识。“其中,门店管理老师和家政培训老师是最欠缺的,前者主要负责对接家政从业人员和雇主,后者主要负责对从业者进行实操方面的技能培训。”

行业前景:“高学历化”是一种趋势

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日趋多样化。有人希望保姆不仅能“带孩子”,还能陪孩子练习外语;有人希望清洁工既能打扫卫生也能做饭……

可以预见,高端家政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家政服务与管理人员,将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我们会通过行业协会,推介从业人员去到高校的家政专业进修,从2012年开始,已有1600多人报名参加家政专科学习。”季臻认为,家政学本科教育可以弥补业内一些专业人才的空白,对于此次上海开放大学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行业协会也会将会提供生源,推介企业的家政从业人员报名进修,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校要做的事情,是让在职在岗的家政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提高,行业正向积极发展,很多问题就会消退减缓,就能提质扩容。”在芦琦看来,家政学的本科阶段能提供更为专业、系统和完善的教育,是对专科教育的一个补充,对于长期被诟病专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家政服务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芦琦也透露,在此次报名家政学本科专业的人员中,有一些本科阶段不是就读家政相关专业的人,他们之所以选择转型,或许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高素质、标准化和高佣金的趋势,让家政行业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也让年轻的家政从业人员留在岗位上,打破家政行业的年龄瓶颈,以供给升级适应用户需求。但就当前市场来看,高素质人才占比整体仍较少,实现家政从业人员真正的高学历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家政学本科专业更需要与时俱进,开设更为全面丰富的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市场培育更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芦琦说。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